发布于 2024-07-04
1、人月神话,这一独特的名称并非源自现实中的生理现象,而是计算机软件工程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,它的名字中蕴含着一种深刻的理念。人月这个概念,实际上是指人力和时间的结合,它揭示了软件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真理:项目进度并非单纯依赖于工程师的数量,而是与团队效率、管理技巧以及项目规划密切相关。
2、第一,人月神话,为什么被认为是神话,是因为人与月实际上是不能相互转换的,至少不是线性的。如果是线性的,那一个复杂的大项目只要无脑加人就行了。
3、面对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工作的复杂性,《人月神话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管理智慧——没有万能的解决方案,但新技术的应用、快速原型和顶尖人才的引入是提升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。软件工程不仅是一项技术活动,更是一个持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。
假设一个项目工作量为30人月,5个人开发,那么所需周期就是30/5=6个月。
如果不畏惧编程、不怕数学和算法,信号处理、DSP也是很好的选择,能够承担项目的人收入在8千~1万/月左右。*你熟悉网络的话,可以做企事业单位的网管、网络维护、建网站等工作。舒舒服服的。 *你能熟练使用C++编程,熟悉操作系统,你可以成为专职程序员,熟悉底层软件你还可以成为系统工程师。
关于就业,还是那句话,信工类专业的理论性和专业性强,很少有人能够跨专业至信工相关领域就业,但是信工类专业的学生,可以满足很多其他行业领域的发展需要,所以说呢,知识就是生产力,只要在大学中认真学习,积累专业技能,就业市场和空间还是非常广阔的。
1、人月是工作量的计量单位,是项目所有参与者工作时长的累计,是最为方便计算成本的数据。是项目管理中常用的概念。 如一个项目前期投入3个人工作2个月,中间2人工作0.5月,后期1人 (0.33兼职)工作3个月,那么工作量的计算就是:3人*2月+2人*0.5月+0.33*3月=8人月。
2、人月是一个来自IT行业的术语,是由计算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·布鲁克斯在他的著作《人月神话》中提出的概念。这个概念描述了在软件开发项目中,增加资源(人员)是否能够加速项目完成的问题。
3、人月(季、年)是一种表示劳动时间的计量单位,指一个劳动者工作一个月(季、年)。它是计算月(季、年)劳动生产率的时间单位。计算时,在该月(季、年)内出勤的工人,不论其出勤天数,均作一个人月(季、年)。由于不考虑工人的缺勤天数,因此,所得结果的精确程度,要比用人日或人时为低。
4、人月是一种表示劳动时间的计量单位。指一个劳动者工作一个月(季、年)。是计算月(季、年)劳动生产率的时间单位。计算时,在该月(季、年)内出勤的工人,不论其出勤天数,均作一个人月(季、年)。由于不考虑工人的缺勤天数,因此,所得结果的精确程度,要比用人日或人时为低。
5、人日也叫工日,就是一个人工干一天的工作量。计算方法用人数乘以天数。如3人干了2天,就算6人日;1.5人日指一个人做了一天半的工作量,或三个人做了半天的工作量。人月也叫工月,就是一个人工干一月的工作量。计算方法用人数乘以天数。
6、人月是工作量的计量单位,是项目所有参与者工作时长的累计,是最为方便计算成本的数据。是项目管理中常用的概念。如一个项目前期投入3个人工作2个月,中间2人工作0.5月,后期1人(0.33兼职)工作3个月,那么工作量的计算就是:3人*2月+2人*0.5月+0.33*3月=8人月。
1、正常。这里的提交量是指有效代码是指最终交付代码。有效代码程序的有效性需要老板裁定,所以提交量为零是正常的。有效代码不包括用来Debug的代码,不包括删除了的代码。空行,注释,其他地方拷贝的代码,同样不算。
2、在软件开发领域,一个月的代码提交量为零可能是正常的,也可能是异常的,取决于多种因素:**项目进展:-**如果项目处于需求分析、设计、沟通协调等非编码的阶段,一个月的代码提交量为零可能是正常的。这些阶段可能需要更多的讨论、规划和准备工作。
3、软件开发人员一个月代码量多少正常:软件开发人员一个月能够产出的代码量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指标,因为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包括项目的性质、复杂性、技术栈、开发团队的规模和工作流程等。因此,无法提供一个普适的标准。
4、在日本早期的软件开发管理中,的确有按照代码行数来算开发成本的,但是,随着目标指向语言流行和软件开发管理的进步,这种方法已经很少见了。而且,现在很流行开发工具自动化,很多代码都是自动生成的,很难计算一个月能写多少代码。如果非要数字,平均一个月写3到10万行应该是不成问题的。
5、低代码不会导致程序员!!低代码的出现,绝不会导致程序员的失业,更不会导致程序员职业的消失,只会提高程序员行业的入行门槛,提高程序员的职业地位,颠覆传统的开发模式。所谓“低代码”(Low-Code),从字面理解应该是指代码量的减少。